台灣圍棋界曾經出現過一項獨樹一幟的創舉——99 圍棋,這項融合本土文化與傳統圍棋的遊戲,在當時掀起了一股旋風。本次文章將深入探討 99 圍棋的起源、玩法、特色以及與傳統圍棋的異同,帶領讀者領略這項奇葩之作的魅力。
99 圍棋起源於 1974 年的台灣台北市,由當時的中華圍棋協會理事長簡東和先生所創。簡先生希望設計出一種結合台灣文化與傳統圍棋的遊戲,於是結合了台灣麻將和圍棋的元素,打造了 99 圍棋。
99 圍棋一經推出,便受到廣大圍棋愛好者的青睞。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期間,99 圍棋風靡一時,成為台灣圍棋界的一大盛事。不過隨著時代變遷,99 圍棋的熱度逐漸下降,但其獨特的玩法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。
99 圍棋的棋盤為 19x19 的正方形格線,與傳統圍棋相同。但其玩法與規則與傳統圍棋有很大的不同:
99 圍棋的棋子一共 100 顆,其中:
棋局開始前,雙方同時在棋盤上擺放 99 顆棋子,黑方擺放黑棋和紅棋,白方擺放白棋。棋子的擺放位置自由,但不能連續擺放兩顆以上相同顏色的棋子。
行棋時,雙方輪流移動自己顏色的棋子,每次只能移動一顆棋子。
棋子可以沿著棋盤的線條移動,一次只能移動一格。
當一顆棋子被對方的兩顆棋子夾住時,稱為「吃子」。被吃掉的棋子將被移除棋盤。
當一方吃掉對方的棋子時,要立刻報牌,說明自己吃掉的是什麼顏色和幾顆棋子。報牌後,對應顏色的棋子將從棋盤上移除。
紅棋是 99 圍棋的特色。當一方使用紅棋吃掉對方的棋子時,可以多報一顆棋子。例如,如果黑方用紅棋吃掉白方的兩顆棋子,可以報牌為「黑吃白三顆」。
首先將對方的所有棋子都吃掉的一方獲勝。
99 圍棋融合了台灣麻將和圍棋的精髓,具有以下特色與亮點:
下表整理了 99 圍棋與傳統圍棋的主要異同:
棋盤 19x19 19x19
棋子數 100 顆 361 顆
擺子方式 自由擺放 默認擺放
行棋方式 沿線移動 沿線移動或跳躍
吃子方式 兩顆棋子夾住 四顆或以上的棋子連接
報牌 需報牌 不需報牌
紅棋 有 無
勝利條件 吃光對方的所有棋子 連接更多的棋子
99 圍棋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期間廣受歡迎,當時中華圍棋協會舉辦了多場 99 圍棋比賽,並將其納入全國圍棋比賽項目中。此外,許多學校和圍棋社團也將 99 圍棋列為教學課程。
99 圍棋的推廣不僅帶動了台灣圍棋的發展,也讓更多人認識並了解圍棋。其獨特的玩法和娛樂性吸引了眾多非圍棋愛好者的加入,為台灣圍棋界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。
以下整理了一些關於 99 圍棋的常見問題:
99 圍棋和台灣麻將的關係是什麼?
A:99 圍棋借鑑了台灣麻將的擺子和報牌機制。
為什麼 99 圍棋的棋子數量是 100 顆?
A:100 顆棋子包括 99 顆黑白棋子 和 4 顆紅棋,正好與台灣麻將的 104 張牌相呼應。
紅棋的特殊功能是什麼?
A:紅棋可以幫助玩家多吃對方的棋子,為棋局增添更多變數。
99 圍棋適合什麼年齡層的玩家?
A:99 圍棋規則簡單易懂,適合各個年齡層的玩家。
99 圍棋是台灣圍棋界獨樹一幟的創舉,其融合了本土文化與傳統圍棋的元素,創造出既娛樂又富有策略性的遊戲體驗。雖然 99 圍棋的熱潮已不再,但其創意的玩法和獨特的魅力至今仍值得探索和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