圍棋,素有「東方智慧運動」之稱,以其複雜多變的棋理和深刻的哲學意涵,吸引無數愛好者。在台灣,圍棋運動近年來蓬勃發展,特別是兒童圍棋,更是蔚為風尚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兒童圍棋的發展歷程、現況與未來展望,帶領讀者見證這股棋弈風潮的脈動。
台灣圍棋運動的發展始于清朝時期,但直到日治時期才逐漸普及。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,圍棋運動在台灣再次興盛起來。1956年,中華民國圍棋協會成立,開始推廣圍棋教育,其中特別重視兒童圍棋的發展。
台灣圍棋界眾多名流對兒童圍棋的發展扮演了關鍵角色。其中,前世界冠軍林海峰、趙治勳等大師,積極開設圍棋教室,培養了無數後進。而世界冠軍周俊勳更成立了「台灣圍棋教育基金會」,為兒童圍棋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心力。
政府部門也對兒童圍棋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。教育部將圍棋納入國民小學社團課程,並舉辦全國性的圍棋比賽,鼓勵學生參與其中。此外,國立體育大學也開設了圍棋專攻組,培養專業的圍棋人才。
民間團體在兒童圍棋的推廣上亦功不可沒。台灣圍棋協會積極舉辦各種層級的圍棋賽事,為兒童提供交流和進步的平台。而「圍棋四海一家教育基金會」等組織,則透過舉辦圍棋夏令營、棋藝推廣等活動,讓更多兒童接觸圍棋。
經過多年來的推廣與發展,台灣兒童圍棋已逐漸形成完善的培育體系。全台各地共有超過300所圍棋教室,而專門針對兒童開設的圍棋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。此外,台灣圍棋協會每年舉辦的「少年盃圍棋大賽」,更是國內兒童圍棋的最高殿堂。
下表列出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在兒童圍棋發展上的比較:
台灣 超過300所 全國
日本 超過500所 全國
韓國 超過1000所 全國
中國 超過3000所 全國 + 省市級
台灣兒童圍棋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亦可圈可點。近幾年來,台灣選手在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標賽、亞洲青少年圍棋錦標賽中頻頻奪牌,展現出台灣兒童圍棋的實力與潛力。
2019 季軍 廖元竑
2018 亞軍 許皓鋐
2017 季軍 陳祈睿
隨著兒童圍棋的蓬勃發展,相關的教育問題也逐漸浮現。如何培養兒童的圍棋興趣、提升棋力、避免過度競爭等,都成為值得探討的課題。未來,在推廣兒童圍棋的同時,應兼顧孩子們的身心健康,讓圍棋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份美好體驗。
A:一般建議5-6歲開始學圍棋,此時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較佳。
A: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、邏輯思維能力、空間感和挫折忍受力。
A: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下棋、觀棋,並提供適時的鼓勵和引導。避免給予過大的壓力,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圍棋。